
對於第一次來台灣的單車旅人來說,天氣是旅程中最關鍵的影響因素之一。台灣天氣多變,濕涼的北部、炎熱的南部、風勢強勁的東部,每個地區與四季的天氣差異非常多,常讓新手旅人措手不及。
此篇文章將帶您掌握台灣氣候的脈絡與因應技巧,幫助您避開容易踩雷的台灣雨季颱風季,讓您能夠享受輕鬆愉快的單車之旅。
了解台灣天氣四季變化,第一次來台灣單車環島不踩雷!
台灣天氣四季概況大揭密!

台灣天氣:春季(3~5月)— 氣溫舒適但要防雨
台灣春天月份是3~5月,氣溫相較舒適,平均溫度為18~25°C,宜人的天氣適合外出旅遊及戶外活動,是許多單車旅人選擇騎車的季節。不過,春季的天氣變化也很大,有可能在一天之內就經歷晴天、雨天、陰天。
除了春雨綿綿之外,春天也是梅雨季的前哨站,特別在4月下旬到5月,可能會出現為期兩週的連日降雨,通常會放晴幾天再接續數日雨天。梅雨季節會讓路面濕滑、視線不良,因此在台灣春天出門時特別要記得攜帶雨具。
此外,南部地區偶爾也可能受到焚風影響,造成局部地區氣溫驟升、空氣乾燥。建議單車騎士在春季時,務必配備輕薄雨衣、防水鞋套、輕薄外套、防曬產品,以防天氣突然急速變化,並挑選地勢較平坦的都市或河濱自行車道旅行。
台灣春天雖然溫暖但變化多端,出門前一定要查看天氣預報,以下是重點整理方便讀者閱讀:
氣溫概況
平均溫度約為 18~25°C,氣候舒適,適合戶外活動與單車旅行。
天氣特性
一天內可能出現晴天、陰天與降雨交替的情況,變化劇烈。
4 月下旬至 5 月為梅雨季前期,可能出現長達兩週的連日降雨。
南部地區偶爾有焚風現象,造成局部地區高溫乾燥。
騎行風險提醒
濕滑路面與低能見度會增加騎行危險。
春雨過後的道路容易積水或落葉堆積。
建議裝備
輕薄雨衣、防水鞋套、透氣外套。
防曬用品(如防曬乳、太陽眼鏡、袖套)。
推薦路線類型
都市內河濱車道或地勢較平坦的郊區路線,如雙溪河濱、淡水河左岸、新店溪自行車道等。
旅行建議
出門前務必查看即時天氣預報。
安排行程時保留彈性,以應對突發天氣變化。

台灣天氣:夏季(6~8月)— 高溫潮濕,如何防曬與補水?
台灣夏天月份是6~8月,夏天是台灣最炎熱又潮濕的季節,平均溫度高達28~36°C,體感溫度甚至經常超過40°C,可能比許多熱帶國家還要炎熱。
此外,南部與台東在台灣夏天常受「焚風」影響,氣溫可能迅速飆升至38°C以上,補水與降溫成為首要任務。
初期的夏天會延續春季的梅雨,且午後雷陣雨是常態,因此在台灣夏天騎車時可以選擇清晨或是傍晚出發,避免中午時段的強烈曝曬以及午後的雷雨。
此外,台灣夏天也是颱風的高峰期,若來台灣騎車務必要特別注意行程規劃與避雨地點,並隨時留意中央氣象局發布的颱風警報。
建議在台灣夏天騎車時,要穿著淺色透氣衣物、戴帽子、穿著防曬袖套並配上防曬品,以免皮膚受到紫外線的危害,也別忘了補足水分或是含有電解質運動飲料,避免騎車過度曝曬而中暑。
氣溫概況
平均溫度常超過 30°C,體感炎熱,濕度高,悶熱不適。
天氣特性
午後常見局部雷陣雨,天氣變化快速。
颱風季節(6–10月),易有強風豪雨、行程受阻。
騎行風險提醒
中暑、脫水風險高。
雷雨來襲時可能伴隨強風、低能見度,行車危險大。
颱風來襲期間禁止外出騎乘,航班與鐵路亦可能停擺。
建議裝備
防曬長袖、防曬乳、太陽眼鏡、輕量帽。
電解質飲料、水壺、補水設備。
防水背包、防雨罩,應對突如其來的大雨。
推薦路線類型
早晨或傍晚安排短程騎乘,避開正午高溫時段。
優先選擇沿海、有遮蔭的車道,如花東海岸、淡水河左岸、墾丁大灣等。
旅行建議
密切追蹤氣象局颱風警報。
每日安排行程前,查詢局部降雨機率。
事先準備替代交通方式,如火車、自行車托運,以備不時之需。

台灣天氣:秋季(9~11月)— 天氣穩定氣溫宜人,單車旅行的黃金季節
台灣秋天月份是9~11月,台灣秋季可以說是單車旅行的黃金季節,白天氣溫介於20~28°C之間,而晚上則相對涼爽,雨量較少、天氣穩定、濕度大幅地降低,能夠滿足怕熱又怕冷的單車騎士。
不過在台灣秋天,東部依然是雨量較高的地區,因此在此時建議可以選擇北部、中南部地區進行單車旅遊,在此時也可以看見芒草花海、楓葉、落羽松等自然風景。
不過,東部地區在台灣秋季時容易受到落山風影響,特別是台東地區,風速強勁時騎乘需加倍注意安全,最好挑選早上或風勢較小的時段出發。
建議在台灣秋季騎車時,還是要配備雨具、薄外套,以免突然下雨或是天氣變冷,影響單車旅遊行程。
氣溫概況
平均氣溫約 20~28°C,日夜溫差小,天氣舒適穩定。
天氣特性
雨量減少、天氣晴朗,是全年最適合長距離騎行的季節。
颱風季末期,10月仍有機會遇到颱風,但風險逐漸降低。
騎行優勢
氣候穩定,不易中暑或受寒,適合進行多日旅程或挑戰型路線。
能見度佳,風景清晰,拍照與攝影效果好。
建議裝備
輕薄外套、袖套,應對早晚溫差。
太陽眼鏡、防曬用品。
若行程橫跨9月初,建議仍備雨具防突發降雨。
推薦路線類型
長途挑戰如台灣環島、四極點路線。
高海拔或風景路線,如武嶺、阿里山、花東縱谷。
旅行建議
為旅程預留一兩天彈性,因應可能的天氣變化。
利用這段時間探索較難抵達的路線或安排單車露營。
台灣天氣:冬季(12~2月)— 北部濕冷,南部宜人,注意冷鋒來襲
台灣冬天月份是12~2月,台灣冬季北部濕冷、南部天氣宜人,此時要注意冷鋒來襲。
台灣的冬天雖然不像高緯度國家那樣地寒冷,但北部與東北部地區會受到東北季風與華南冷氣團影響,天氣濕冷且經常下雨,平均氣溫約在12°C到18°C之間,有時體感溫度甚至低於10°C,不利於長時間騎乘。
但是中南部地區則相對溫暖,較常有晴朗天氣,氣溫大致會在16°C到25°C之間,是冬季單車旅遊的理想地區。不過要特別注意,台灣冬天會有寒流來襲,短時間內氣溫會驟降,須要特別注意保暖與路面濕滑。
此外,落山風在冬季時會更加明顯,尤其是台東與恆春地區的風勢可能對騎行造成影響。建議台灣冬季選擇南部行程並攜帶防風裝備,避免冷峻的溫度影響單車旅遊。
氣溫概況
北部平均約 12~18°C,常伴隨陰雨與東北季風。
南部則較乾燥溫暖,白天氣溫常在 20°C 以上。
天氣特性
北部與中部山區濕冷、陰天多,氣溫低且風大。
東北季風旺盛,風阻與騎行安全需考量。
騎行風險提醒
北部濕滑路面與低溫會影響體力與集中力。
山區日落早、氣溫劇降,不建議安排高海拔路線。
建議裝備
防風外套、保暖衣物、帽子與手套。
若騎行南部仍需防曬與輕量雨具因應局部降雨。
推薦路線類型
南部與東部低海拔平原路線,如屏東墾丁、台南海濱、高雄蓮池潭、台東池上。
台中、高雄市區或河濱車道皆為冬季熱門選擇。
旅行建議
行前查詢各地即時氣象與風速資訊。
冬季日照短,建議提早出發、提前完成行程,避免夜騎。
台灣天氣四季差異比較表
季節 | 月份 | 特色 | 單車旅人建議路線 |
台灣春天 | 3~5月 |
|
|
台灣夏天 | 6~8月 |
|
|
台灣秋天 | 9~11月 |
|
|
台灣冬天 | 12~2月 |
|
|
從北到南,台灣天氣與單車路線的最佳搭配

北部 — 濕涼多雨,選短程市區風景線
台灣北部包含台北、新北、基隆、桃園、新竹、宜蘭,這些地區受季風與地形影響顯著,呈現濕涼多雨、天氣多變的特色。
基隆位於迎風面,冬天時受東北季風與地形雨影響,陰雨綿綿,有「雨港」之稱;
雙北地區日照時數較低,除了夏天之外多為陰雨天氣;
桃園地區主要受兩大季風影響,夏季晴朗且午後常有雷陣雨,而冬季則風強但雨少;
新竹因地形位於風區,東北季風盛行,風大又乾冷,梅雨季降雨也很明顯;
宜蘭三面環山,地形如畚箕,冬季與梅雨季節時常有毛毛雨,著名的「竹風蘭雨」就是形容宜蘭地區冬雨綿延。
整體而言,北台灣多雨潮濕,氣候變化快速,適合規劃靈活的單車旅遊行程。
📍 各縣市氣候概況:
基隆:
位於迎風面,冬季易受東北季風與地形雨影響。
雨天頻繁,有「雨港」之稱。
台北、新北(雙北地區):
除了夏季之外,常見陰雨天氣,日照時數偏低。
春冬騎乘建議備妥雨具與保暖裝備。
桃園:
夏季晴朗,午後常見雷陣雨。
冬季風勢強,但相對乾燥、降雨少。
新竹:
為台灣有名的風城,東北季風盛行,冬季風大且乾冷。
梅雨季降雨明顯,濕度高、風壓強。
宜蘭:
地形三面環山,如畚箕狀,為典型迎風面地區。
冬季與梅雨季陰雨不斷,有「竹風蘭雨」之稱,濕冷為主。
✅ 單車旅遊建議:
行程安排需具備高度彈性,避開強風或長時間陰雨區段。
優先選擇沿河濱、城市內部路線,易於中途調整與補給。
必備裝備:防水包、雨衣、防風外套、備用衣物。

中南部—穩定晴朗,適合多日騎行計畫
台灣中南部包含苗栗、台中、彰化、雲林、嘉義、台南、高雄、屏東。這些地區屬於亞熱帶氣候,夏季炎熱多雨、冬季涼爽乾燥,具明顯季節變化。
苗栗與台中地形多變,山區氣候較冷,雨量集中夏季而冬季陰冷;
彰化受中央山脈屏障影響,以夏季降雨為主,氣候溫和。
南投四面環山,氣候濕潤,夏季多雷陣雨而秋冬乾燥;雲林氣溫高、濕度大,夏季為主要雨季。
而南台灣氣候全年溫暖,乾濕季分明。
嘉義地區冬季因輻射冷而常現低溫,夏季午後雷陣雨頻繁;
台南、高雄與屏東日照充足,夏季多雨、冬季乾燥,而恆春半島因海風調節,氣候溫和有「四季如春」之稱。
整體而言,台灣中南部天氣穩定舒適,適合戶外活動與旅遊。
📍 各縣市氣候概況:
苗栗、台中:
地形多樣,包含山區與丘陵,冬季偏冷。
降雨集中在夏季,春冬時期偏陰涼,適合規劃低海拔行程。
彰化:
受中央山脈屏障影響,降雨集中於夏季。
氣候溫和,全年氣象條件穩定,適合全年騎乘。
南投:
四面環山、地勢起伏大,氣候較濕潤。
夏季常有午後雷陣雨,秋冬相對乾燥,適合山城與湖區旅遊。
雲林:
平原地區為主,氣溫高、濕度大。
夏季為主要雨季,需注意午後雷陣雨與氣溫負擔。
嘉義:
冬季早晚常見輻射冷卻,早晨低溫明顯。
夏季午後雷雨頻繁,天氣變化快,需注意防雨防曬。
台南、高雄、屏東:
年均氣溫高,日照充足,雨季集中於夏季。
冬季乾燥少雨、騎行條件穩定,特別適合冬季單車旅遊。
恆春半島(屏東南端):
受海風調節影響,氣候溫和,常年氣候穩定。
有「四季如春」之稱,是適合全年旅遊的熱門地點。
✅ 單車旅遊建議:
夏季需注意防曬與中暑,建議早晨或傍晚出發。
冬季為最佳單車季節,特別是嘉南高屏地區。
裝備建議:防曬衣物、水壺補水設備、雨衣(夏季)、輕保暖外套(冬季清晨)。

東部 — 風景壯麗,注意風勢與補給安排
花蓮與台東皆位於台灣東部,全年溫暖、降雨豐沛。
花蓮的夏季較長且濕熱明顯,部分地區如秀姑巒溪因降雨充沛而呈現熱帶雨林氣候;
台東地區則受海陸調節,夏日氣溫經常高達30°C以上,冬季氣溫大約為20°C左右,也是颱風首當其衝的地區,雨量多集中在夏季、天氣通常晴朗。
花東地區擁有絕美山海景,是單車族夢幻聖地,十分適合旅遊與戶外活動。不過台灣東部經常有落山風,建議單車騎士旅遊前需特別查詢風況。
📍 各地氣候概況:
花蓮:
地勢狹長,依山傍海,早晚溫差大。
夏季午後雷陣雨常見,春秋晴朗涼爽,為全年旅遊熱區。
冬季仍有適合騎乘的天氣,但偶有東北季風影響北花蓮沿海。
台東:
全年氣候溫暖,日照時間長。
夏季炎熱多雨,但風速相對平穩。
冬季少雨且溫度適中,是東部最穩定的騎乘區域。
太麻里、金崙等地有「台灣小夏威夷」之稱,適合沿海騎行。
✅ 單車旅遊建議:
推薦騎乘季節:秋季與冬季最適合,氣溫舒適、雨量少。
夏季騎乘需避開中午時段,並準備好防曬與防雨裝備。
路線建議:
花東縱谷:瑞穗、池上、關山等地風景優美,地勢平坦。
太平洋海岸線:從豐濱到成功、東河到金樽,風景壯闊但部分路段需注意落石與車流。
必備裝備:防曬乳、水壺、輕薄雨衣、後車燈(部分海線路段光線較暗)。
台灣從北到南天氣一覽表
地區 | 特色 | 建議騎車 | 注意事項 |
台灣北部 |
|
| 須備雨具 |
台灣中南部 |
|
| 注意高溫需補水及防曬 |
台灣東部 |
|
| 須留意落山風及颱風 |
🎒 單車旅行裝備建議清單(依天氣情境分類)
天氣條件 | 建議裝備 |
---|---|
多變天氣(春、梅雨季) | 輕薄雨衣、防水鞋套、雨罩背包、備用手套、快乾衣物 |
夏季高溫 | 防曬袖套、太陽眼鏡、通風頭盔、電解質補給、抗UV外套 |
冬季寒流或山區 | 防風外套、袖套、腿套、保暖帽、頸套、觸控手套、暖暖包 |
突發下雨 | 反光雨衣、尾燈、手機防水袋、路線備案(含火車搭乘地點) |
長途行程 | 替換衣物、行動電源、補胎工具、風雨資訊APP、營養補給品 |
台灣天氣應對裝備與技巧
服裝建議:防風、防曬、透氣三合一
建議在台灣單車旅遊時,服裝採用玉米式的分層穿法。
因為台灣天氣變化多端,可能會有炎熱、潮濕、寒冷、連綿雨天等氣候,因此,選擇具有彈性變化的穿著方式,能夠加強應對。外層可以選擇防風、防潑水的外套,中層穿排汗T-Shirt,內層貼身衣物則要具透氣性。而在台灣夏天務必穿著袖套、遮陽帽,而秋冬則須搭配護膝與圍巾以防早晚溫差。

裝備清單:雨具、防水包、備用衣物
台灣氣候會有春雨、梅雨季、午後雷陣雨、颱風天、寒雨等等,所以建議單車旅遊時攜帶輕巧雨衣、雨褲與鞋套,並使用防水手機袋與包包保護套。此外,也可以多帶一套備用衣物,若被雨淋濕時可在中繼站更換,保持身體乾爽。
水分與體力補充技巧
無論什麼季節,騎車都要隨時補水。建議每騎30分鐘就要補充水分,若是長時間騎乘則可搭配運動飲料。體力不足時可準備香蕉、能量棒或關東煮等補給食物。在台灣夏天時切忌喝冰飲,容易導致腸胃不適,建議可以使用常溫的飲品。
避開台灣常見極端天氣風險
台灣屬於亞熱帶海島型氣候,天氣受季風與海洋影響劇烈,每年5月至10月之間,常見極端天氣事件如梅雨、午後雷陣雨與颱風。單車旅行期間若遇上這些狀況,不僅影響行程,更有安全風險,因此事先了解與準備非常重要。

梅雨季(5–6月):別讓連日雨破壞你的旅程
突然大雨與濕滑路面對行車安全的影響
梅雨通常以鋒面形式來襲,會有持續數日的降雨,包含:路面積水導致煞車不靈、輪胎打滑
落葉、青苔、泥濘堆積,增加摔車風險
身體受濕寒影響,容易感冒、降低體力與注意力
防雨裝備推薦
輕便雨衣:建議選擇全開式設計,便於穿脫與通風
防水鞋套:保護鞋子與腳部,避免長時間浸濕
防水包袋與手機套:保護貴重物品與導航設備
後車燈與反光條:雨天能見度低,提升自身辨識度
小技巧建議
梅雨季騎乘建議選擇沿路有遮蔽設施的河濱車道或都市短途路線,並縮短每日騎乘時間,以利隨時撤退或進入室內休息。
台灣熱門單車路線與推薦季節對照表
台灣擁有多樣化的地形與氣候,從山脈到海岸,從城市河濱到鄉間農道,每個地區都有適合的單車路線。但不同地區適合的騎乘季節各有不同,如果能根據「天氣變化」來挑選目的地,不僅能避開酷暑與大雨,也能享受最佳風景與騎行體驗。
以下為精選的熱門單車路線,搭配建議台灣騎乘季節,讓你輕鬆規劃行程不踩雷:
🚴 熱門單車路線 × 最佳季節對照表
路線名稱 | 所在地區 | 推薦季節 | 原因與說明 |
---|---|---|---|
太魯閣峽谷 | 花蓮 | 秋、冬 | 天氣穩定少雨,峽谷風景壯麗但需避開颱風與落石風險 |
花東縱谷 | 花蓮、台東 | 春、秋、冬 | 地勢平坦風景秀麗,氣候穩定,適合長距輕旅行 |
墾丁環線 | 屏東 | 冬、春 | 氣候溫暖穩定、四季如春,冬季更是避寒騎行首選 |
日月潭環湖 | 南投 | 秋、冬 | 秋季涼爽、冬季乾燥,環湖景致迷人,適合輕裝一日遊 |
淡水河左岸 | 台北、新北 | 春、秋 | 河濱綠意盎然,風景多元,春秋天氣宜人、適合初學者 |
嘉南平原鄉道 | 嘉義、台南 | 冬、春 | 平坦無坡、冬季乾燥舒適,是南部最友善的初學者路線 |
武嶺挑戰 | 南投、合歡山 | 夏、秋 | 高海拔騎乘需避開冬季積雪,夏秋天氣穩定適合進階挑戰 |
阿里山公路 | 嘉義 | 秋 | 涼爽少雨,沿路林相壯觀,適合高強度爬坡與住宿行程 |
環台灣西部海岸 | 桃園~高雄 | 秋、冬、春 | 氣候溫和、路線平坦,是初學者環島的熱門路線選擇 |
✅ 小提醒:
夏季騎乘須避開中午高溫時段,補水與防曬不可少。
秋冬騎乘早晚溫差大,建議攜帶防風與保暖裝備。
山區路線須特別留意落石、天氣驟變與補給站間距。
台灣天氣與單車旅遊常見問題大解惑!
台灣天氣與單車旅遊Q1:颱風季與梅雨季:對單車旅遊的影響大嗎?
台灣因地理位置,颱風季(7~9月)與梅雨季(5月)是最常下雨的兩個時期,對於單車旅遊的影響非常大。因為颱風來襲時風雨強勁,為了安全起見許多單車路線會封閉;而梅雨季節連日陰雨,地面溼滑增加騎車風險。建議單車旅人避開這些期間,並選擇天氣穩定的地區與季節來訪。
台灣天氣與單車旅遊Q2:突遇大雨或強風時該怎麼辦?
若在騎車時,突然面臨大雨或強風時,可以尋找就近的超商、車站或是屋簷避雨或是等待風勢變弱,切記不要繼續騎乘,以免發生危險。建議在旅途開始前可以上網查詢天氣預報,確保騎車安全。
台灣天氣與單車旅遊Q3:哪個季節最適合來台灣騎車?
一般建議在台灣秋天時(9~11月)來台灣騎車,此時的氣候穩定、溫度宜人、風景漂亮,是單車旅遊的黃金時期;此外,台灣春天也適合初階的單車旅人規劃短程旅途,可以避免高溫與降雨。
台灣天氣與單車旅遊Q4:冬天騎車需要穿羽絨外套嗎?
不建議。羽絨外套不透氣,運動時容易造成悶熱與濕氣累積。應改穿「排汗內層 + 保暖中層 + 防風外層」的洋蔥式穿法,可隨天氣調整穿脫。
台灣天氣與單車旅遊Q5:南部真的全年都可以騎嗎?
幾乎是的。南台灣(尤其台南、高雄、恆春)冬天溫暖乾燥,夏天雖炎熱但雨勢集中於午後,可提早出發避免高溫。冬天南部是北部車友熱門移動目的地。
結語
掌握台灣天氣,是讓台灣單車之旅順利與否的關鍵之一!因為台灣的地理位置特性,每個季節都有其魅力與挑戰,建議初次來台灣旅遊的單車旅人,務必要事前了解台灣天氣特性,準備適當裝備並彈性調整行程,就能安心騎遍寶島。
參考資料: